宇辉同行直播间再创纪录
董宇辉和作家梁晓声蔡崇达以及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进行了一场访谈直播,为人民文学杂志2024年全年订阅带货,截至24号早上8点,给人民文学带来83,100多份的全年订阅,共计销售出99.72万册,杂志销售额接近1800万元,堪称世界杂志发行史上的奇迹。
因为这份杂志在2023年的全年的订阅量,不过区区的4万多套,而且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党政机关的团体订阅,来自市场的订单非常少,而董宇辉是怎么做到的?
我给大家来复盘一下现场的过程,在不到两个小时的访谈进行的过程中,杂志先是订出了1万多单,但是经过董宇辉长达十几分钟的总结,杂志又订出去4万多单,那么下播后又订出去将近2万单,最终实现了刚才的惊人战果。
宇辉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不到15分钟的点评又把订单量迅速飙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时间有限,我们拆解一下他点评的内容,看看他是怎么一步步引导,一步步推动观众的情绪达到高点,最后下单的。首先
,宇辉从文学带给自己的收获进行观众的共情。
青春岁月里我们曾经以文学为名义,然后相聚一堂,欢声笑语,后来虽然大家好像奔赴四方,但直到现在这种文学的感动,他始终在圣殿里回响,我们是受了文学恩惠的人,生命得以被照亮,我瘦弱的走在跌跌撞撞的暗处,无人问津,没有人认同,可能原本就是极其普通之人,然后直到文学让世界看到了解了我。
其实这个不是一个文学青年的故事,而是世界范围内所有文学青年的故事。
特别是他说到了这句,
我瘦弱的走在跌跌撞撞的暗处
是华彩之作,
连梁晓声都连声夸赞,然后再次用回忆杀继续和观众共情。
然后第三个写的生机勃勃的文学时代里头一路阔步走来。大家知道共和国成立一个月之后,人民文学这个杂志就已经有了。人高含着的内心的圣地,他们无比渴望的拿起笔在这个纸张上字里行间里落下了所有青春的模样,所有感动的热泪的奔赴前程。
后来甚至消失人海的,我们其实都在文学里头曾经露过面,从前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段岁月一本杂志。就是杂志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应该是具有情感的承载功能。
梁老师提到的说很多人可能说父亲当年喜欢看这样一本杂志,母亲喜欢看什么样的报纸,完了之后兴许搬了好几次家,但你发现人一般不舍得丢这些东西,因为你每个月他的收获是一个很期待的过程,你那天欢欣鼓舞的等到了杂志,然后迫不及待的去开始阅读下一步,然后津津乐道的把其中的精彩片段再讲给身边的人,所以文学是能够点亮的生活,有的时候你说生活时间长了,那么的琐碎,那么的平凡,那么的不值一提,文学就好像上面滴的那几滴蜂蜜一样,让我们尝到了甜头,接着最厉害的地方来了。
也期待在新年的时候能够给你身边的人送一份以文学或者文字相关的礼物。
在场景情绪营造到位后,针对最终的观众,曾经的文艺青年现在都成为文艺中年、文艺老年,给你的爸爸妈妈送一份特殊的礼物。
其实今天他们在讨论说新年都想给家人送礼物,然后说给父亲送什么?给父亲说就是烟就是酒,我说你这是纯粹是对他身体造成双倍伤害,你发现男性所喜欢东西基本对身体都有伤害,抽烟喝酒,然后说你给妈妈买什么?给妈妈买衣服,买一些化妆品,买一些滋补的品,我说除了这些还有吗?一群年轻人做着面面相觑,竟然在没有第三个答案,我说能不能给他订一套杂志呀。对吗?
最后。回到文学的特殊价值。
这世界有那么多人,我们都在等一扇为自己而留的,坚守文学阵地的门。人在这里寻亲呀,文学作品可以被无限的解读,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也因此成为了经典。
带给每个人,
以寻亲概括结束总结,难怪下播后还有近2万单的成交,那这个事儿只有宇辉做得到。
与会同行的策划团队也非常强大,难怪梁晓声感慨作家太多了,于辉只有一个,看完这场我也感慨中国的直播间太多了,与会同行只有一个。
评论